凤凰快三_凤凰快三
凤凰快三2023-01-31 16:05

美国CPI今晚来袭,拐点将至?美联储还能嘴硬多久******

  对于美国政府和美联储而言,通胀依然是眼前最重要的经济问题。外界正在密切关注周四将发布的2022年12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数据,超预期降温的数据可能让有关提前结束加息周期的猜测进一步升温,从而加剧风险资产的波动性。

  不过美联储态度明面上尚未发生变化,多位官员连番发表鹰派言论,市场与美联储之间有关政策路径的博弈正在展开。

  CPI月率或意外转跌

  作为2月决议声明前为数不多的重磅数据,即将公布的通胀数据重要性不言而喻。华尔街最新预计,去年12月美国CPI同比增长从此前的7.1%放缓至6.5%,不考虑能源和食品的核心CPI同比增长5.7%。值得注意的是,CPI环比增速可能降至零以下,如果成为现实将是2020年5月以来的首次。

  能源价格回落被视为物价降温的主要动力。美国汽车协会AAA数据显示,去年12月美国汽油价格下跌逾12%,燃料价格是过去一年CPI上行的重要推手。与此同时,受供应链瓶颈缓和及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上月工业金属等原材料价格也呈现调整态势。

  上游原材料价格变动减轻了企业的成本压力。随着消费需求降温,去年底美国工厂活动持续承压。供应管理协会(ISM)12月制造业活动指数进一步回落至48.4,创2020年5月以来最低水平。分项指标中,生产价格指数已经回落到疫情以来的最低水平。

  作为通胀的另一大组成部分,住房通胀压力也在缓解。抵押贷款利率飙升打压了房地产市场销售,房价涨幅迅速收窄,也影响了租房市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去年12月议息会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也提及了房租问题,认为只要租赁通胀指标持续下降,住房服务通胀会在某个时候开始回落。

  根据Realtor.com的数据,全美租金涨幅已经连续十个月放缓,11月同比增速降至3.4%,这是19个月以来的最小涨幅。克利夫兰联储近日公布的研究指出,租金数据走势往往比CPI中的住房指标领先一年左右。

  高盛首席经济学家哈齐乌斯(Jan Hatzius)本周发布报告表示,抵押贷款利率提高导致美国住房市场疲软,这将有助于将今年的核心通货膨胀率降至3%以下,低于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 3.5%的预测。

  相比之下,服务业通胀依然棘手。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据美国就业的大部分,去年10月,服务业通胀一度增长超7%,这是自1982年以来的最快速度。嘉信理财指出,目前劳动力市场最紧张的行业基本都集中在服务业,这也推高了薪资压力和潜在的通胀风险。不过经济放缓已经开始冲击服务业,在连续扩张30个月之后,美国ISM非制造业指数在2022年年末跌破荣枯线,消费需求在经济不确定性下大幅萎缩,并开始影响包括科技在内的部分行业的就业岗位。

  牛津经济研究院高级经济学家施瓦茨(Bob Schwartz)此前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服务价格对经济降温的抵抗力更强,与劳动力成本的联系更为紧密。尽管就业市场有所降温,但整体依然火热,低失业率环境下不少企业依然面临招聘困境和用工成本的挑战。

  结合去年的市场情况,最新通胀数据可能会引发市场巨震。摩根大通分析师泰勒(Andrew Tyler)预计,任何显示美联储抗通胀行动取得进展的迹象都会刺激美股。“通胀降温应该有助于熊市反弹,因为现有的仓位部署可能导致市场对空头回补反应过度。如果CPI跌破6.4%,标普500指数或将上涨3%至3.5%。”他写道。

  美联储保持嘴硬

  与上周类似,本周以来多位美联储官员在讲话中继续传递“鹰派情绪”。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Mary Daly)和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Raphael Bostic)均暗示利率不仅需要继续上涨至5%以上,而且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美联储理事鲍曼(Michelle Bowman)认为,加息将持续到有令人信服的迹象表明通胀已经达到顶峰,并处于明显下降趋势,然后才会调整货币政策。

  然而紧缩政策正在让经济不确定性升温。考虑到仍处于激进的紧缩周期中,周二世界银行预计今年美国经济增长将大幅放缓,落后于全球扩张的步伐。数据显示,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预计为0.5%,比此前的预测大幅下修1.9个百分点。

  根据CME FedWatch工具,当前市场预计美联储在2月、3月分别加息25个基点的可能性徘徊于70%,而本轮加息周期的终端利率目标区间指向4.75%至5%,同时四季度有望降息。受此影响,美元指数震荡回落,目前已经较去年9月创下的20年高位跌去近11%,投资者押注通胀降温和经济风险将让美联储提前转向。

  施瓦茨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美联储离考虑政策转向还很遥远。但从强调考虑货币政策的累积效应的角度看,经济压力下未来逐步放缓加息步伐是合理的。他预计未来可能还有50-75个基点的加息空间,随后将保持一段时间,目前降息显然还不在美联储内部的讨论范围内。

  而摩根大通CEO 戴蒙(Jamie Dimon)认为,加息到5%的水平可能还不够,美联储可能需要加息至超出当前预期的水平,有50%的概率升至6%。他在接受美媒采访时表示,虽然美联储之前的步伐有点慢,现在正在迎头赶上。风险依然存在,比如俄乌冲突和量化紧缩的影响。因此他赞成美联储考虑暂停加息,以了解加息的全部影响。

凤凰快三

东西问·中外对话丨女性题材电影,东西方有何不同?******

  从41年前首部电影《原野》惊艳亮相威尼斯,到中国电影成为各大电影节的“常客”,从功夫片一枝独秀到各种类型影片频频走出去,中国电影已成为外国观众了解中国的窗口。中国电影如何更好地反映当下、让世界通过电影了解中国?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邀请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著名导演李少红与上海大学艺术研究中心艺术总监、著名电影制片人马可·穆勒展开对话。

视频:【东西问·中外对话】中国电影如何拉近东西方距离?来源:中国新闻网

  曾执导过《红粉》《四十不惑》《橘子红了》《大明宫词》等多部女性题材作品的李少红认为,应该鼓励包括女性题材在内的现实题材电影交流。

  曾担任过多个国际电影节主席,把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贾樟柯等中国导演推向国际舞台的马可·穆勒认为,丰富多样的中国电影可以让国外观众更多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性。

  对话实录摘编如下:

电影“走出去”有助于世界了解中国

  中新社记者:1981年马可·穆勒先生担任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顾问时,将中国影片《原野》带到威尼斯,碰巧《原野》也是中国新闻社出品的。当时是怎样一个契机让您将《原野》这部影片从中国带向欧洲?

  马可·穆勒:1981年年初,有几位国内朋友告诉我,一家新公司南海影业正在做一部电影《原野》。我非常喜欢曹禺的话剧,也看了《原野》,发现这是个女导演的处女作,我就问可不可以跟该片导演凌子认识一下。凌子后来又介绍了更多的女导演给我认识,我那个时候觉得中国终于有了非常强、非常活泼的一批新的女导演。

电影《原野》海报,来源:网络电影《原野》海报,来源:网络

  中新社记者: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有什么特殊意义?

  李少红:这个过程让我们打开了眼界和世界观,同时也能够让世界了解中国。1992年的《四十不惑》是我们这一代现代题材的第一部去欧洲电影节的影片,能获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当时中国人的生活对西方来讲非常陌生,尤其是现实生活。我能从记者的提问中感受到他们想通过影片来了解中国和中国人的状态,所以我觉得现实题材的影片能够出去是非常重要的。

  马可·穆勒:那个时候这些电影都是新生代导演的第一部或者第二部。它们真的是丰富多样,他们所探索的方向不是一致的。我那个时候就特别想通过这些电影让国外的观众,特别是欧洲的观众多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性。

  中新社记者:如何看待国际获奖和国内获奖之间的关系?

  马可·穆勒:上世纪90年代应该是中国电影的热门时代,几乎每个大电影节都会有一部中国主竞赛影片,国外的发行也会考虑多买几部中国影片。为什么上世纪90年代国外会有热门的中国电影?因为那个时候好多电影都是有商业价值的艺术片,或者有高艺术品质的商业片。我真的非常敬佩那些导演所作的贡献,让更多的人马上就可以看懂,可以理解。

  李少红:不管是在国际还是在国内获奖,对我们的艺术创作都是肯定和鼓励。国际上获奖是从中国发展的故事和东方文化的角度去欣赏这种艺术价值,这是一个相当高的肯定。国内的鼓励则更直接,因为我们的创作反映的是中国的现实生活和历史文化,这种肯定更重要。

女性创作丰富了世界

  中新社记者:如何看待女性导演、女性题材创作对整个电影产业的贡献?

  李少红:我觉得女性视角和女性创作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这个世界。作为女性导演,我们很自觉地在做这种观察和表达。《红粉》1995年在柏林电影节上引起了很大反响,之后我自觉地在影片创作中采用女性视角,无论是历史题材还是现实题材,这也形成了我自己的创作特色。

  马可·穆勒:每几年,中国电影中就会出现一两部女性题材影片,真实地为中国女性发声。如从凌子到黄蜀芹、李少红等第四代、第五代有代表性的女导演,以及最新一代的李玉导演作品,都让外国观众深入了解中国女性的世界观,以及她们对社会的观察和探讨。

  中新社记者:在女性题材电影中,欧美影片与中国影片有什么异同?

  马可·穆勒:我认为二者差异不大,但中国女性题材电影,不仅是女导演拍,也有男导演拍。例如张艺谋导演作品《秋菊打官司》就塑造了一个为争取自身权益而奋斗的女性角色,这部电影获得了第4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曾获第5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圣马可奖的田壮壮导演作品《小城之春》,也是由男导演拍摄的中国女性题材电影。中国香港导演杜琪峰,大家都觉得他擅长执导动作片、侦探片,但是他每拍三四部影片,也会考虑拍一部女性题材影片。

  中新社记者:当今的女性观众与30年前有什么不同?如何看待女性意识的觉醒?

  马可·穆勒:在中国电影市场(作品)多样化之下,现在中国女性观众可以看到多种类的电影。以前,特别是西方和日本的女导演拍摄的电影受众是三四十岁的女性。现在的导演无论男女,他们电影的目标受众更年轻,观众也可以看到很多不一样的电影。近年来中国电影的成就之一,就是女导演也开始拍类型片。

  李少红:从个人经历看,我的女性意识的形成经历了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以前我们有句口号“妇女能顶半边天”,是说妇女也有平等工作的机会和权利,同时也降低了性别差异意识。改革开放后,女性更加关注和思考自己的存在价值,争取在社会上的独立性。现在我和很多年轻女导演交流的时候发现,她们都非常自信地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知道在自己想创作的题材中,从女性的视角出发应该坚持什么。

  中新社记者:《世间有她》这部电影如何表现当今女性的生存状态?

  李少红:这部影片三位导演都是女性,我们从女性的角度出发,以女性的视角观察生活,观察女性在困难中如何面对情感和家庭问题。另外,从不同地域表现来说,张艾嘉导演在中国香港,反映了与内地不同的情况,陈冲导演反映的是一对分离在两地的情侣的情感。影片多元表现了最普通的妇女在家庭中承担的责任。

  马可·穆勒:《世间有她》特别展现了在困难时期家庭中出现的很多矛盾。三位女导演很清楚如何真实展现这些问题和主人公解决问题的方法。包括《世间有她》在内的许多中国电影都具有跨越语言、文化障碍的突破力,能够引起国外观众对中国女导演作品、中国女性题材影片的重视。

以电影促进中外对话任重道远

  中新社记者:在促进以电影为媒介的中外对话中,电影人还需要做出哪些努力?

  马可·穆勒:我认为需要考虑中国电影在国外可能会遇到的文化差异。这方面可以通过对中国文化的翻译、释义帮助国外观众理解中国电影,进而引起他们的共情。

  李少红:东西方文化确实存在差异,需要更多宣传和推广才能拉近彼此的距离。从创作上,可以多关注包括女性题材在内的现实题材电影交流。性别的表达是世界的语言,不存在障碍,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个体,无论男人女人,都能感同身受,这样的作品应该多一点。我们在电影节或电影展映上看到这方面题材的影片,也会非常感兴趣,虽然讲述的是其他国家的人遇到问题是怎样应对的,但其实和我们没有什么差别。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凤凰快三地图